徐亞平本報記者帛琉 徐行 攝
  本報記者 蒙志軍有巢氏房屋 蘇莉
  李繼峰 徐典波
  “新聞在紙上,記票貼者永遠在路上。”這是湖南日報岳陽記者站站長、今年47歲的徐亞平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在他奔走的路上,是正在發生的新聞現場,是洞庭腹地的江豚保衛之戰,更是為民請命的責任擔當。
  從事新聞工作20餘載,徐亞平西服一直奔跑在新聞的最前沿,謳歌壯美的洞庭和腳下的熱土,用愛抒寫責任,用真情告訴人們,什麼是黨報記者的擔當。他寫了不少好稿,斬獲大獎無數:從中國新聞獎,到全國黨報好新聞獎、湖南新聞獎等,各級各類新聞獎達100餘件(次)。
  “餘震不斷,隨時有生命危險。萬一不長灘島幸,請你照顧我的小孩”
  ——擔當精神:帶領志願團隊急馳地震災區
  走到回龍溝路段,路被埋了,走不通;退回來,卻誤入隆豐鎮一“死衚衕”。餘震襲來,霎時山搖地動。這時,岳陽監獄政治處主任李劍來信息問安。徐亞平抱定了“犧牲”的準備,給李劍發出了一條托孤信息:“餘震不斷,隨時有生命危險。萬一不幸,請你照顧我的小孩。”
  在四川抗震救災的日子里,這樣的危險與考驗有多少,徐亞平自己也記不清。他說,當時只是不斷提醒自己,災區需要我們關愛、撫慰,需要我們去盡記者的天職!
  2008年5月12日,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,徐亞平成為我省第一個以志願者身份到達前線工作的記者。他組織的“岳陽抗震志願隊”,成為我省第一支被綿陽市抗指派到安縣前線工作的志願隊。
  李劍至今記得,震後第二天,他接到徐亞平的電話,向他尋求藥品支援,電話中的聲音十分急切。
  尋找藥品的同時,徐亞平緊鑼密鼓地招募志願團隊。他第一個想到的是老友、退伍老兵彭祥林。一個電話過去就是“你在哪裡?”當聽說“在公司”時,徐亞平吼道:“國難當頭!只知道發財!”彭祥林立即響應:“5分鐘趕到。”很快,9名專業志願者集結了。同時,徐亞平致電報社領導請纓。
  2008年5月17日,岳陽志願隊急馳災區。交通斷了,通訊斷了,餘震不斷。儘管有心理準備,災難還是擊碎了徐亞平的想象。“要快,要讓外面儘快瞭解災區的情況。”強迫自己冷靜下來,他在顛簸的路上發回了赴災區的第一條報道。他寫道:“就是徒步,我們也要儘快抵達;就是徒手,我們也要儘力救援!”
  在抗震救災中,徐亞平帶領團隊冒著3000多次餘震,轉戰於德陽、綿陽、安縣、北川、什邡等災區,為綿陽高新區災民點138名災民、傷員看病、送藥;在安縣開展疫病防治和傷員治療;對綿竹的孩子實施心理干預,給災民送帳篷、食品。
  5月26日,徐亞平帶隊去彭州市68公裡外的龍門山鎮,尋訪湖南防疫隊。不斷的餘震、鬆軟的塌方層、滾落的石塊,危險無處不在。徐亞平在稿件中寫道:“我們行進得好艱難!雲叢如海,俯望腳下,青崖碧樹……我們的車隊戰慄而倔強地前行。”在一個滾石區遭遇塌方,半個山體撲下來,覆蓋了剛經過的道路。他們沒有停下腳步。
  帶著湖南人民的殷殷囑托和黨報記者的職責良知,徐亞平還用飽蘸激情的筆觸,探尋生者的堅強和逝者的不屈,記錄了那些營救、互助、關愛與堅強的感動瞬間,採寫戰地通訊“亞平在前線”13篇,同時應約在《岳陽晚報》、《長江信息報》發表通訊、散文10多篇,總計5萬餘字。
  他在新聞現場,筆錄歷史。震後,他被授予“全國抗震救災模範”。
  “如果江豚滅絕,我將負罪自沉於洞庭!”
  ——社會責任:為子孫守護江豚
  選擇做黨報記者,就是選擇了奔波與忙碌,選擇了勇敢與責任。
  今年10月12日,徐亞平榮膺“2012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·生態人物獎”,是湖南惟一獲獎者。此前,他還榮膺 “中國十大責任公民”、“2012最佳綠色組織獎”、“湖南十大公益人物”等獎項。
  這是對一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黨報記者的褒獎。
  長江江豚是全球惟一鯨類淡水亞種,是長江生態的“活化石”。2011年8月的一天,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項目官員韋寶玉輾轉找到徐亞平,說的是盛世危言:“洞庭湖江豚以每年15%的速度減少,其死亡速率遠高於其他區域。目前洞庭湖只剩100多頭。”韋寶玉希望一直關註洞庭湖生態環境的徐亞平,能為江豚做點什麼。當晚,徐亞平喊兒子談話:“男子漢當愛國、愛環境、愛‘江豬子’(江豚在當地的俗稱)。明早4點起床,一起下湖,搶救江豚!”
  自此,在做洞庭湖濕地保護志願者16年後,徐亞平的記者生涯里又多了一項特殊使命:守護江豚!
  2011年末,在湖南日報大力支持下,徐亞平特邀新聞、教育、文化、科學界等人士及12位漁民,組建了我國民間第一個江豚保護機構——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;發表了《中國長江江豚保護宣言》。成立大會上,首任會長徐亞平發誓:“如果江豚滅絕,我將負罪自沉於洞庭!”
  徐亞平辦公室的書櫃門上,顯眼地掛著一套迷彩服、一盞頭燈,地上擱著一個大大的迷彩包和一個棒槌。徐亞平把巡湖稱為“打仗”,打的是保衛江豚、狙擊非法電捕魚的白刃戰。
  今年2月10日,農曆大年初一,儘管嚴寒,他一定要下湖看看。
  11時許,他趕往扁山架的漁民家調查,途中發現有人非法電捕魚。他立刻帶領志願者彭祥林、郭躍佳、何大明等人跟蹤並攝像。他一邊通知岳陽市漁政站前來執法,一邊追擊至躉船,發現船上有滿倉的鯉魚、草魚。他立即查證發熱的電機。13時11分,他從一條船跳到另一條船時,不慎踩空摔倒,腹部被船舷劇烈撞擊,當場昏迷。緊急送往醫院後,專家會診為“腸穿孔”。經過近10個小時搶救,才轉危為安。
  正月初八深夜,老友周志國為徐亞平陪床。大傷未愈的徐亞平惦記著仍在巡湖的戰友們,輾轉難眠。為了減緩他的精神壓力,周志國含淚吟詩一首:“沙場徵戍客,寒苦若為眠……”。
  儘管差點搭上性命,徐亞平對江豚的愛依然不減。2012年,在湖南日報開設了《拯救江豚——亞平手記》專欄,已發稿39篇;建立《中國長江江豚保護網》,還負債100多萬元在平面媒體和長江、洞庭湖大堤、岳陽市區發佈25個公益廣告。他在新浪、騰訊、搜狐開設3個名為“江豚徐亞平”的微博,宣講江豚,網友們親切地稱他“江豚爸爸”。
  有人不理解,說他是個“瘋子”。保護江豚,徐亞平真有一股“瘋勁”。長江鎮江段是20頭江豚的棲息地,但這片水域已被規劃為深水航道,江豚生存環境面臨毀滅。今年6月27日,徐亞平隨湖南日報新聞考察團到江蘇考察。當晚,大巴從蘇州前往南京。深夜,趁短暫停車,徐亞平偷偷“溜”下大巴,摸黑一個多小時走下了高速公路,又驅車近兩個小時趕往鎮江,和等候在此的南京、鎮江、連雲港等地誌願者,徹夜磋商保護江豚的方案。28日清晨5點,他又馬不停蹄驅車趕回南京,揮筆寫下稿件《鎮江20頭江豚命懸一線》,天一亮便找到當地媒體,希望他們大力呼籲。
  徐亞平和他的團隊,得到中科院豚類專家王丁贊許:“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做了大量工作,大大減緩了江豚滅絕的步伐。”
  “黨報記者不能睜隻眼閉隻眼!”
  ——憂樂情懷:用文字為弱勢群體吶喊
  洞庭湖邊生長的徐亞平,始終滿腔憂樂情懷。他常說,新聞工作者要“與人民群眾同呼吸,與國家共命運,寫頂天立地的報道”。
  1998年,長江湖南段岳陽七弓嶺大堤發生崩岸險情。岳陽長江修防處負責人找到徐亞平“訴苦”:大堤年久失修,苦於無錢修繕。長江大堤一旦崩塌,後果不堪設想,大堤的維護僅靠岳陽市一己之力難以完成。深入採訪之後,徐亞平揮筆寫下《岳陽難撐長江崩岸危局》等稿件,呼籲上級部門引起重視。報道發出後,反響強烈。國家下撥岳陽長江治理投資3.4億元,使長江防洪體系得到全面加強,長江流域(湖南段)逐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。據長江水利委員會透露,隨後5年,長江防汛抗洪的減災效益達到7000億元。
  2000年6月18日,長江發生農藥貨船傾覆事件,徐亞平火速趕往一線採訪,先後發表獨家系列報道13篇,首篇見報當天,時任交通部長黃鎮東即電示長江港監局“迅速研究打撈方案,堅決排除污染”。岳陽市環保局在隨後的3個月里,每天監測一次長江水質,監視性監測堅持了整整一年。
  “恐怕沒有哪一條鄉村公路,像平江縣平(江)虹(橋)路這樣揪人心痛了!”2004年,徐亞平在平江採訪時,與這樣的一條路“結緣”。
  平虹路縱貫平江正中部。平江老區曾為中國革命犧牲了近20萬優秀兒女。這裡山勢險峻、交通閉塞,每到大雪封山,便與世隔絕,山貨運不出,打工仔回家路難行。多少年來,百姓強烈要求打通平虹路。
  這條路長63公里,1999年5月動工修建。在申報立項時,因故未能獲准,縣裡又拿不出錢來,因此耗時5年有餘,歷經兩任縣委書記、縣長努力,只修成42公里砂石路,尚有21公里未能動工。
  得知這一情況後,徐亞平以內參的形式,為老區百姓呼籲支持。他在文中疾書:“平江對中國革命的犧牲和貢獻都是巨大的,怎麼支持都不為過!”這篇內參受到時任省財政廳廳長李友志關註,最終平虹公路獲得財政部資金支持,得以修成。
  岳陽特力商城小區由深圳特力房地產岳陽分公司建設,1997年竣工。然而,當480戶居民歡歡喜喜搬進新房兩年後,卻震驚地發現:所有房屋均未通過質監質檢,存在重大安全隱患:基礎沉降,牆體裂縫,屋頂漏雨,設施損壞……經權威部門鑒定,30棟房子棟棟是危房!2001年,走投無路的居民們找到了徐亞平。徐亞平聽後拍案而起:“對這樣的事情,黨報記者不能睜隻眼閉隻眼!”他立即前往實地走訪調查。居民劉文忠回憶:為了搞清楚問題,徐亞平前後到實地去了二三十次,撰寫多篇報道。連續10年的關註,最終促成法院公正審理此案,480戶居民獲得拆違還建或應有賠償。
  揭露岳陽廖家坡強姦幼女案,組織救助拾荒上學的特優生雷鳳英的愛心接力,發起“皮育華該不該評烈士”的討論……徐亞平始終關註社會底層,撰寫了大量民生新聞,用文字為弱勢群體吶喊,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。
  心中有愛,筆下有情。湖南日報報業集團黨組副書記、總編輯董岳林這樣評價徐亞平:“他是一個熱血沸騰、滿腔正義的人,更是一個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、勇於擔當的黨報記者。”
  ■記者感言
  一腔熱血擔道義
  蒙志軍
  作為一名黨報記者,20餘年如一日,徐亞平始終牢記責任重於泰山。面對大災大難,他第一時間奔赴災難現場,作為志願者參與救災的同時,用新聞撫慰傷痛,用責任筆錄歷史。他不忘社會責任,以“負罪自沉於洞庭”的決心投身環保,為江豚不惜流淚灑汗,更不懼流血。他心中有愛,筆下有情,用“頂天立地”的報道,關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,傳遞黨和政府聲音;他的心與老百姓息息相通,關愛底層,扶助弱小,傾註一腔熱血為民鼓與呼。
  新聞只有融入了責任、使命和真誠,才能走進人心,贏得公信。徐亞平用行動告訴我們,選擇了記者這個職業,就要無私奉獻、愛崗敬業;就要鐵肩擔道義,為黨為人民立言紀事。從徐亞平身上,我們分明感受到,一股熱流涌動和浩然正氣。  (原標題:黨報記者的擔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b30ibfs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